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我国工业和通信业改革发展取得了许多突出成就。回顾历史,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曾一度丢掉了世界及时制造大国的称号。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与艰苦奋斗,如今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制造业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中国重新回到世界及时制造大国的位置,这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更有标志性的一个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定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一个里程碑事件,具有深刻的纪念意义。”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就我国工业和通信业改革发展情况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以上表述。
苗圩指出,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我国工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总体规模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3~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4%,其中,2003~2007年年均增长17%。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40%左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5%。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4.2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6.7倍。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在22个大类中,我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及时,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及时位。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及时大国。2012年我国大陆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达73家(含香港),比2002年增加62家,总数位列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位。
十年来,工业发展为确立我国经济大国地位、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他指出,未来工业和通信业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推进工业和通信业又好又快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成为执政兴国及时要务
近年来,尽管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苗圩指出,取得工业和通信业伟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三条。
首先,更根本的是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全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及时要务,以科学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方针。
其次,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劲动力。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适时进行调整。十六大以来,通过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发展的内生性动力和活力。
第三,更关键的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也与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与全系统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
十六大以来,我国探索并形成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十六大报告里提出“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要把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两化融合发展,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军民融合发展”,为工业和通信业发展指明了道路。